李主強中醫師: 2月 2024

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

腎病水腫、皮膚又癢怎麼辦?






「醫生,我已經有在吃西藥,也吃中藥,但水腫還是不會消,怎麼辦?」

這位快九十歲的婆婆,長期有腎功能低下問題,雖然用西藥與中藥同時控制,仍受下肢水腫問題困擾,還伴隨嚴重皮膚搔癢。

診斷後,我決定採用針灸的治療,當她兩天後回診時,便告知水腫明顯消退,再次為她施針後,皮膚搔癢的情況也改善了許多。


中醫的腎不完全等於西醫的腎臟


針對上面的案例,我治療腎功能低落引起的水腫,使用的是董氏奇穴中,普遍用來治療「腎虧」問題的「下三皇、腎關」穴組。

關於下三皇的定位,可參考我的文章「中醫助孕:子宮內膜太薄,中醫怎麼看?」,裡面有詳細解說。

這裡要說明的是,選用治「腎虧」的穴位,原因並非患者的腎功能低下,而是患者同時有手腳冰冷、怕冷、水腫、尿少、兩側尺脈重按無力......等徵象,這些特徵呼應中醫腎系統出問題時的表現,因此採用下三皇才會出現療效。

中醫的「腎」系統和西醫的 Kidney(腎),雖然都與排尿、身體水分代謝有關,定位也在腰部,但中醫的腎也扮演供應全身能量的角色,若功能低下,就會引起怕冷、手腳冰冷、頭暈、疲倦等問題。

中醫在觀察到這些徵象時,才會採用「補腎」的方法治療。中醫說「腎虧」,不代表患者就有腎功能低下、肌酸酐(Cr)或血中尿素氮(BUN)升高的情況。

而西醫測到腎絲球過濾速率(eGFR)降低又伴隨水腫難消,也不代表用補腎的方法或針灸下三皇,就一定能夠收效。

務必記得,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,其實並不完全一樣。


大腿三穴位改善腎病皮膚癢


然而,中醫在治療疾病時,也能按照經驗,歸納出對某些西醫疾病有效的穴位或中藥,只是在使用時,仍以中醫理論為最終依歸,例如「有『腎虧』情況(中醫)的『腎功能低下』(西醫)適合使用XX」。

像上述案例中我使用的大腿穴組「通腎、通胃、通背」,就是經驗上對「脾腎氣虛且有熱象」的「腎炎、腎衰竭」具特效的穴組。

通腎位在髕骨內上緣凹陷處,通胃定位同血海穴,通背則在血海上兩寸,針刺時是臥位直下,以求透脾經甚至肝經。

腎病患者常因毒素累積和體內電解質不平衡,出現皮膚癢症狀,用這組穴位治療常能收取良效。

而患者若符合「脾腎氣虛伴熱象」,這組穴對改善西醫診斷的腎病水腫也常有良效。

總之,若能清楚分辨中醫和西醫診斷概念的差異,就可將兩者靈活搭配運用,在臨床上解決不少問題。一般民眾就算對專業診斷不熟悉,也能根據上述觀念尋求專業醫師幫助,避開被誤導而產生的人財兩失。


門診資訊



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

醫學知識



自律神經失調



睡眠障礙



腎臟疾病


一樣是胃食道逆流,卻用不同中藥方治療?

 




「已經有在吃西藥,但還是覺得胃常常脹氣,喉嚨也覺得卡卡的。」

這位二十多歲的男性患者,幾個月前做了胃鏡,被診斷出胃食道逆流,服用了一陣子氫離子抑制劑(西醫胃藥),現在已經減少到兩天吃一次,但仍受胃部症狀困擾,因此來求診中醫。

「你西藥可以繼續吃,跟中藥隔開一個小時就可以了,我會用中醫的方法,盡量幫你改善症狀。」

後來,患者持續吃了三個月中藥藥粉(主方為半夏瀉心湯),不但在過程中順利停服西藥,最後連中藥也停了,不舒服的症狀消失,便快樂的從中醫門診「畢業」。

在他「畢業」約一年後(這一年間都沒有不適),胃脹感覺又開始發作,但這次沒再吃西藥,直接來中醫就診,我以「一貫煎」為主方連續治療三個月後,症狀改善到可以停中藥,至今大約已有一年半沒再發作。


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名方:半夏瀉心湯


上述提到的「半夏瀉心湯」,可說是中醫治胃食道逆流最常用的方劑,常常連患者都知道它的大名。

半夏瀉心湯是古籍傷寒論中「瀉心湯系列」其中之一,在治療腹部悶脹(古書中「痞證」的表現)的方劑裡,結構相對完整,含括清熱、溫中、健脾三大功效:黃芩、黃連清熱;半夏、乾薑溫中開散;人參、大棗、甘草健脾益氣。

如此,對於消化功能降低的虛弱、虛寒,以及常見伴隨的發炎反應(常以燥熱、火氣來表現),都能予以治療。

不過,腹部悶脹的背後「熱」有多少、是否有「濕」、「虛」到什麼程度?...等,都會影響方劑、中藥的選用。半夏瀉心湯其實較適合用在「寒熱錯雜」兼有脾虛的患者,且虛也不能太嚴重。

上述案例,我判斷有脾胃氣虛伴一定熱寒徵象,用半夏瀉心湯配合西藥治療,症狀就明顯改善,後來也順利停服西藥與中藥。


一貫煎:從另一端點治療胃食道逆流


後來這位患者再發作時使用的「一貫煎」,則是治胃逆的另一類用藥。

若半夏瀉心湯能直接排除降低胃功能的各種因素,一貫煎就是間接排除障礙的利器。一貫煎能透過「滋補肝腎陰」,減緩因肝腎陰虛造成的「肝氣犯胃」。

這種情況一樣會引起「吞酸吐苦」的胃逆症狀,但背後卻是「肝」系統出問題才影響到胃。

因此,一貫煎中的藥物基本都針對「中醫肝系統」進行作用,例如生地、枸杞「滋水涵木(木:肝的代稱)」,當歸「養血柔肝」,沙參「清金制木」,麥冬「培土榮木」,川楝子疏肝。把「肝」處理好,胃的功能便可順利恢復。

上述的案例一開始適合半夏瀉心湯,一年後復發時卻有舌紅苔少、脈細數的表現,顯然身體的情況已與一年前大不相同,可能和生活作息、飲食、情緒等複雜因素相關,因此必須更改治療策略,才能順利收效。


同病異治與中醫藥同用


以上就是同一位患者、同樣症狀,使用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劑治療,卻同樣收到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。

中醫常稱這種狀況為「同病異治」,因為在中醫觀點裡,同樣症狀也可能由完全不同的因素引起,分辨出背後原因後,當然就會用完全不同的藥物處理。

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,我也常建議一些症狀較嚴重的患者,可以西藥、中藥同服,只要中間隔開一小時,避免交互作用即可。中西同用,在這類患者常能發揮更明顯的效果,症狀能更快改善,也就能更快將西藥、中藥減量甚至停藥,回歸正常生活。

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

中醫驅魔?淺談入睡時幻聽與中醫治療






「我.....我最近入睡前,會聽到有人在耳邊說話的聲音......這是什麼問題嗎?」

一位快七十歲的伯伯,在診間用不安且遲疑的語氣,小聲問出上面的問題。

「嗯?所以不是你身邊的人在跟你講話?」

「不是....講什麼我也聽不太清楚..........這個可以治嗎?」

「嗯......。我覺得可以。」我心裡浮出幾個可能性,在做了脈診並評估他的其他問題後,決定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主方,一週的科學中藥藥粉作治療。

有趣的是,伯伯下週回診時,就表示睡前沒再聽到聲音了,睡眠也有改善,不像之前都有入睡時頭腦卻很清醒,不易進入夢鄉的情況。而追蹤幾週後,睡前聲音的情況也未再出現。


睡前明明身邊沒人卻聽到有人說話,不會是中邪吧?


老實說,我自己身為一個基督徒,遇到這種情況,還真不能隨便排除某些「超自然」因素,例如需要趕鬼或驅邪的情形。但這部分大概要另外寫文章來探討了。一般在中醫診間,如果沒有特定徵兆,還是優先以生理情況異常為考量。

原來,這種睡前身邊明明沒人,卻聽到有人說話的情形,可能是所謂的「入睡與睡醒時幻聽」(Hypnagogic and hypnopompic hallucinations)。

這是一種生理性的幻聽或錯覺,通常在身體處於某些壓力下時發生,例如生病發燒、慢性疲勞、睡眠障礙、緊張焦慮,都會增加這種幻聽發生的機率。上述的患者,便是伴隨睡眠障礙的例子。

另外,若一個人腦波不穩定(有時是出現類似癲癇的腦波),也可能以「入睡時突然聽到爆炸聲」為表現。生理、心理的變化與壓力,一樣會提高這種異常出現的機率。


中醫治療入睡前幻聽的方法


這個患者因爲綜合來看,整體偏向中醫「少陽證」,又偏「虛證」範圍,所以我選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(去大黃)為主方作治療。

柴胡加龍骨牡蠣湯(以下簡稱柴龍牡),是中醫典籍傷寒論中的名方,現代常被用來治療精神疾病或腦神經疾病,因為古文對「少陽」領域的描述,與現代這方面的病症較多對應。

柴龍牡是由少陽證代表方「小柴胡湯」變化而來。小柴胡湯的組成我分為三組:柴胡、黃芩處理半表半裡,半夏、生薑處理三焦系統與水代謝相關的部分,人參、大棗、甘草益氣扶正。

但小柴胡湯專注對抗外邪侵犯,柴胡用量特別大,轉變到柴龍牡時,裡面各藥的劑量就調整成較為接近。

本來柴龍牡裡有加大黃,量還不少,是為了處理患者體內的「熱」,就不適用上述整體偏虛的案例。所以我用的是去掉大黃的柴龍牡,結合患者「濕」和「虛」的問題再配上其他方和藥輔助後,效果還算令人滿意。

相對於西醫治療,柴龍牡裡人參、大棗擁有的補益功能,也算是中醫的強項,對虛證患者效果不錯。

除了這種少見的腦神經症狀,我也常將柴龍牡用在癲癇患者、妥瑞症患者身上,不過關鍵還是要有所謂的「辨證」過程,才知道是否適合。

所以若有類似症狀,不見得只能往超自然的領域作聯想,求診身心科、神經內科或中醫師,也是不錯的選擇,讓他們有機會以其專業來幫助您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