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約三十歲女性,本有輕微乾眼情況,不需點眼藥水,約半年前雙眼雷射手術後,乾眼加重,每天需早晚點眼藥,後來甚至要塗眼藥膏,才能緩解兩眼乾澀情形。眼睛乾澀天冷時會加重。
患者同時有睡眠障礙,入睡需兩到三小時,有身體、精神都累卻睡不著之感。
舌診:舌紅,苔少,齒痕多。脈診:寸滑,關尺沉細,右脈較顯。
第一週我以知柏地黃丸為主方,加少量黃芩、黃連治療,回診時患者睡眠明顯改善,只有一天睡不著,眼睛乾澀減至原來的七至八成,續以中藥治療,並開始配合針灸。
施針:上三黃、下三皇、腎關、火硬、火主、三叉一、三叉三、一重、二重,並配合雙眼攢竹、絲竹空為引經穴。兩週後回診,患者眼睛乾澀情況持平,未改善也未惡化,因我認為治療方向正確,便以相似之藥方及穴位繼續治療。
一個月之後第三次回診,患者告知乾眼改善非常多,與一開始來看診比,乾澀不適感只剩一至兩成,而且前陣子天氣變冷,眼睛乾澀也不會變嚴重。續以中藥及針灸治療。
什麼是乾眼症?
乾眼症是眼睛表面無法保持濕潤,造成眼睛乾澀、容易疲勞,嚴重時甚至會眼睛紅、灼熱、疼痛、畏光、視力模糊的惱人症候。
乾眼症的原因,常與隨年齡增大淚液分泌減少有關,但也可能由常配戴隱形眼鏡、眨眼次數少(因近距離注視螢幕)、自體免疫破壞淚腺、或婦女更年期淚腺退化造成分泌不均所引起。
在中醫概念裡,眼部問題最常由肝系統入手,因「肝開竅於目」;而乾眼症是眼睛缺乏淚液滋潤造成的不適,會考慮與「腎水」相關,因其為全身各部位得到滋潤的根本。對應上述案例,患者面色及手掌偏紅,關尺脈沉細,有肝腎陰虛的表現,治法便以滋肝腎陰為基礎。
眼疾可選上三黃及三叉一、三穴
董氏奇穴中,上三黃——天黃、明黃、其黃三穴,是調肝的重要穴組,尤其明黃穴的主治與眼部症狀最為相關。明黃穴位於大腿內側正中央,天黃、其黃各距其三寸,我三穴共用,以倒馬針法強化滋肝陰、明目的效果。
滋腎陰我以下三皇穴組為基礎,乃補腎通用穴,因之前提過,在此不另外介紹。(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:中醫助孕:子宮內膜太薄,中醫怎麼看?)
針對乾眼,董氏的三叉一、三叉三穴也是常用穴位。三叉一穴可透上白穴,對於眼部表層炎性疾病、敏感問題有殊效,長於止眼痛、眼癢;三叉三穴則可透中白、下白穴,能同時透熱瀉火(入針液門穴為滎穴可瀉熱)及入腎滋腎(為中、下白穴補腎作用),經驗上也常用治眼疾。
依上述取穴為基礎,再以攢竹、絲竹空作為導引,只要對證,就如上述案例,在連續治療幾次後,乾眼不適症狀往往能有顯著改善。
以上選穴及案例分享供同道參考,若有乾眼問題,針灸或中藥都是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,可向合格中醫師諮詢,有機會大幅改善生活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