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治失眠案例
約 70 歲女性,半年前突發失眠,症狀為:雖感倦怠但入睡困難,入睡後總在短時間內驚醒,驚醒時有心臟大力跳動感,且伴隨身體顫抖;就算入睡,也常感覺並未深睡;夜間驚醒後,往往需花很長時間方能再入睡。
曾給中醫治療兩個月未見改善,遂於西醫就診,近日斷續服安眠藥以助入睡,因想減少或停用西藥,而到我的中醫門診就診。
因睡眠問題,患者白天常感疲倦,中午想睡卻無法入睡(會在將入睡時驚醒),且常有心悸、胸悶感(中午尤其嚴重),偶有上腹糾結感。
診其舌脈:舌淡紅偏暗,苔白厚滿佈;雙側脈弦實數。
初期以加味逍遙散為主方治療,一週後心悸較改善、較有想睡感,卻仍無法深睡、易驚醒,睡眠時間稍延長,但仍約 2 小時就會自行醒來。
因患者脈象轉變為浮弦實數,判斷其肝陽上亢更顯著,轉以鉤藤散為主方。患者服用後,開始感到可以入睡,睡眠時間更延長(偶合併服用安眠藥),且中午可以入睡。
服上方約一個月後,患者夜間躺下睡覺已不會驚醒、不會心悸,睡眠雖斷續但醒後可復入睡。服藥累積至三個月時,一週中已有幾天可一覺到天亮,約 1-2 天因難入睡需服 1/8 顆的安眠藥。
這段期間,患者須刻意避免以下行為方能達到上述的睡眠狀態:
- 避免白天較長時間(多於半小時)的睡眠。若有則晚上會睡不著。
- 須避免睡前一小時喝較多的水。否則會因夜尿打斷睡眠。若口渴可以水潤喉。
- 睡前須避免消耗腦力的工作,如寫作。若有則會難以入睡。
開始服此方約六個月後,患者基本都可在不服西藥的情況下,於 10 分鐘左右便順利入睡。一週中偶而會有一天需服 1/8 顆安眠藥幫助入睡。中午午睡半小時皆可入睡。
再服此方約半年後,我開始安排患者停中藥,反覆服藥、停藥幾次後,至今約一年,患者已不需服中藥與西藥,皆可擁有正常睡眠。
療程後半段,總計約一年,我所用的中藥皆以鉤藤散為主方,量在一日 4.5-6.5g 之間,同時按患者當下的情況,搭配其他中藥治療。
鉤藤散在睡眠障礙的應用
鉤藤散是能同時達到「祛風、清熱、化痰」三個目標的名方。
針對上述病例,因患者來就診多次,都有舌苔白厚的情況,又有入睡不久即驚醒、身體抖動,並有弦數脈,我認為是內在無形之痰上擾清竅、影響睡眠,同時又伴肝陽化風,痰隨風動,也就是所謂「風痰」作為核心病機,才考慮用鉤藤散為主方治療。
鉤藤散中的主要用藥鉤藤,本身就有清熱、平肝、息風的作用(鉤藤的平肝息風作用,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:不明原因四肢抖動服藥一週即明顯改善案例);其中的菊花、石膏、麥冬,則能強化清熱效果,菊花並能輔助鉤藤平肝。
平時較易緊張、焦慮的人,除了容易「氣鬱」「化火」之外,「氣鬱」也能引起中醫所說的脾胃功能失調,進而產生無用的水(濕),堆積久了生「痰」,痰這種病理產物,可以阻礙心智功能,以致妨礙睡眠。
鉤藤散中的半夏、陳皮、茯苓,即是處理「痰」的最常見用藥,也就是行氣化痰標準方——二陳湯的架構。
就睡眠障礙而言,鉤藤散中的人參、茯神、茯苓,也都具備安神效果。可見此方是處理肝陽上亢兼風痰型失眠,相當值得考慮的用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