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針當下腦鳴即顯著改善案例
患者為約 60 歲女性,因長時間、斷續發作的腦鳴問題來就診。
其腦鳴時發時止,睡眠充足時會較為緩解,勞累時則加重,無特別哪一邊聲音較大,而是整頭內都有聲音。
患者睡眠品質可,腸胃不適皆無,平時較怕熱、易口乾。
診其脈為左右皆沉且滑,左脈較浮。舌診為舌質淡紅,苔薄白,舌邊緣齒痕明顯。
判斷其主要問題為腎陰虛證。開藥後因患者看診當下便有腦鳴,且能接受針灸治療,故為其施針。
穴位選兩側上瘤、腎關、地皇及人皇。在針刺上瘤穴時,患者便因爲腦鳴隨即減弱而感到驚訝;針完小腿三穴,腦鳴又再減弱,患者為此嘖嘖稱奇。
後再針兩側一重及翳風穴,患者即告知右側腦鳴完全消失,僅左側腦鳴剩約三分(治療前腦鳴為十分),最後針百會,留針 15 分鐘,起針時腦鳴維持左側 2-3 分,右側腦鳴消失,患者頻頻感嘆:「之前忍太久了」。
囑一週後回診,持續追縱治療。
腦部疾病好用的上瘤穴
針對這位患者腦鳴的治療,因其脈沉有力,認為氣血本身尚屬充足,但收斂於下,故採用「頭痛治腳」的策略,用足底的上瘤穴疏通一身氣血,且治位於頭部的腦鳴。
上瘤穴位於足底後跟前緣正中,常用於開竅醒神,是治療腦神經疾病的常用穴,為本次治療的基礎選穴。
上瘤穴配三重穴,則可突出活血化瘀的效果,因患者腦鳴長期反覆發作,故選用三重穴的一重穴,來強化「久病多瘀」之瘀血方面的治療。
上瘤穴配百會穴,則為治療腦神經衰弱的常用配穴,符合患者疲倦時腦鳴加劇的情況。
按「腎開竅於耳」原則延伸施治
患者雖為腦鳴,非一般耳鳴,但兩者差異在於患者主觀認為的鳴響聲位置,病徵仍以「聲音」為表現,故按「腎開竅於耳」理論,選用有強補腎效果的腎關穴配地皇、人皇穴。施針後,腦鳴情況果真再有進步。
腎關穴除了著名的補腎效果,也常用治癲癇、頭昏、半身不遂、複視....等腦神經相關疾病。可說是「以腳治頭」的另一常用穴位,尤其在與中醫腎系統相關的骨髓、腦隨、聽力疾病上,可優先選用。
耳聾耳鳴專用穴——翳風
翳風穴為治療耳鳴、耳聾的重要穴位,因位於手少陽三焦經上,具有通調三焦氣機的特性,呼應上述使用上瘤穴通調全身氣血的概念,另外又是手足少陽經的交會穴,足少陽膽經其中一段便位於耳朵周圍,故選用之。
大概也因為具有「通氣血」特性,翳風本身也有開竅效果,對於強化、恢復聽神經的功能頗有貢獻。
另外,在「醫宗金鑑」及「玉龍歌」中,也提到了翳風穴擅長治療頸部腫塊,應有局部活血化瘀的效果,可衍伸理解為治久病時優先取用的穴位。
不過在經驗中,若只取用十二正經穴位,效果往往沒有董氏奇穴那麼顯著,因此目前多以之為董氏的配穴進行治療。
堪稱棘手的耳鳴及腦鳴
在治療結束時,患者也和我提到,之前給西醫診治時,醫師給予的回饋是腦鳴只能與之共存,沒有進一步改善的辦法。其實耳鳴、腦鳴的病因多元而複雜,雖不見得是「不治」之症,但也可算是「難治」之症。
依我個人觀點,對這種症狀往往必須動用所有可及工具——包括中藥與針灸並行治療,也要持續觀察後續發展情況,隨時照患者當下的狀態調整治療方向。
期待中醫能以其特殊的治療觀點,為這一「難治」的疾病領域提供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