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患者為約三十歲女性,因膝上方股四頭肌處緊僵不適就診。
問診時,患者亦提到胸口會有莫名的熱感,充斥在上胸至上腹間,且問診當下就有此不適感,非因月經將至或飲食不當等其他因素引起。
診其脈,右脈寸關稍浮而弦,左脈弦。判斷其胸口至上腹之悶感與瘀熱有關,為其針灸。
針對其膝上方肌肉不適,以對側上肢心門穴、肩中穴為主,配合動氣療法,針刺後不適感即明顯改善。
較有趣的是,當我請患者躺下,針對胸中熱感針刺行間穴、太衝穴,剛下完針,患者便表示熱感減至一半,感到非常神奇。
後再配合陷谷穴透湧泉、大白穴以及曲池等穴瀉熱通氣,留針十五分鐘後,患者胸中熱感便完全消失。
行間、太衝穴的臨床應用
行間穴位於大趾及次趾分開的連接處,是肝經「滎火」穴,因肝經在五行中屬木,陰經滎穴屬火,依照「實則瀉其子」原則,以及「滎主身熱」概念,行間可說是瀉肝熱、血熱的首選穴位。
考量患者胸中悶熱已經一個月左右,熱應已進入深層;以及熱感向下延伸至上腹,雖非典型的兩肋之下,但用功能強大的行間穴瀉熱仍屬可行。
太衝穴則與行間穴作倒馬針法,來加強行間穴的效用。且太衝穴也常用於瀉肝熱,且是「原穴」,有較強的疏肝理氣效果,可促全身氣血循環,使卡悶於胸腹的病理之熱得以疏通,可以更根本的改善體內的瘀熱。
針灸治內科疾患也很厲害
過去我較常用針灸治療痛症,但其實不限於身體、肌肉、骨骼或軟組織的疼痛,針灸對於許多內臟疾病、睡眠障礙、耳鳴、新陳代謝問題、鼻過敏、甚至內分泌疾患也常有良好效果。
像以上的案例,就是分佈於體內的熱感,在針刺當下立即產生緩解的例子,這種改善的速度甚至更甚於服用中藥,確實令人印象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