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約三十歲女性,因近期發作上腹部疼痛、胸悶且有卡感,症狀會隨喝牛奶或吃較飽加重,胃此來看診。我判斷為胃食道逆流並有胃發炎情形,以科中粉藥治療一週,稍有改善。
然而第二週服藥後回診時,在主方未更動情況下,患者仍在某天吃得較飽後,胃痛頻率增加,喉嚨卡、胃中氣上逆情況加重,甚至在胃部不適時,還伴隨頭暈,希望能同時接受針灸治療。
患者舌淡紅,苔薄白;右脈較顯,兩側脈寸關弦,尺細。
選穴:靈骨、大白、上白、上三黃、四花上、四花中、四花副、門金、太衝、鎮靜、百會。
一週後回診,告知上次針灸後,胃痛改善很多,直到兩天前才又痛起來,但程度也沒有之前嚴重;飯後有氣從胃部上逆的頻率也減少,但喉嚨仍卡,續以科中及類似穴位治療。
再回診時,表示這週胃痛幾乎消失,只有緊張時會出現一點點,幾乎不用忌口(之前需要嚴格飲食控制,才能減少胃部不適症狀),喉嚨卡也只剩一點點,主觀認為已改善 80-90%,續以中藥、針灸治療。
治胃病效穴:四花穴組
針對服用中藥仍未快速好轉,或症狀反覆的胃部不適,配合針灸治療,往往能帶來突破性的改善。
我處理上述患者胃部問題的主要穴位,除了已介紹過的門金穴(可參考這篇文章),就是董氏的「四花穴組」,其中又以四花上穴最為重要。
四花穴組最原始的應用,偏向處理呼吸系統與心臟問題。但在我的經驗裡,單用此穴組,就能為胃食道逆流、胃酸過多、胃痛等情況帶來立即性的改善。
四花上穴接近足三里穴,差別在於貼脛骨進針,效果較不貼骨更強。其功效是能升降氣機,可同時調氣並補氣,有促進腸胃消化吸收之效。
四花上穴向下延伸,依次為四花中穴及四花副穴,主治相似,可以倒馬針法加強四花上穴的效果。
胃部問題常由緊張壓力引起:上三黃在胃病的應用
常發作胃部問題的患者,也常有精神壓力大,進而影響消化系統的情況。因此,以調肝穴組配合治療,可更完整的改善胃部問題,如上三黃、太衝就是常用穴位。
這些選穴基本呼應「木旺克土」導致胃部發生問題的中醫觀點。
在上述案例,我還有其他選穴,如靈骨、大白、上白健脾溫陽補氣;百會、鎮靜穴鎮定調神,都是按照患者特殊的情況進行配置。
除了中藥治療,針灸治療在有效解決胃部問題上,也能扮演重要角色。若有需要,仍請各位朋友求治於合格中醫師,依不同病情施以符合證型的治療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