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主強中醫師: 嚴重腰臀痛,針灸當下即完全恢復案例

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

嚴重腰臀痛,針灸當下即完全恢復案例

腰臀明顯疼痛案例


約 50 歲男性,主訴右側腰部下方至臀部上方疼痛,而來就診。

患者此處疼痛已久,痛處接近尾椎,通常久坐後才發作,本週卻變為整天持續疼痛,自行貼痠痛貼布,效果也不明顯。

診其舌:舌紅,苔白厚而乾。脈象:左右皆滑,右脈較高。

我以針灸為主治療。

選穴:左側上臂的中白、下白穴,火腑海穴,天、地、人宗穴,後椎、首英穴,火串、火陵穴。

約花費五至十分鐘,以針灸調整肌肉張力,在逐步增加針刺穴位後,患者腰臀處的疼痛,由原本滿分十分,減至一分甚至零分完全不痛。

所有針刺穴位,皆未涵蓋腰部或患側上下肢,都在對側上肢進行針刺治療,期間並配合動氣療法(請患者緩慢彎腰或轉腰)。


對側選穴施治配合動氣療法,取得良效


由於患者的疼痛是久坐方發,暗示為虛證,且痛處在腰部下段,腰為腎之府,因此選用具有補腎功能的中白穴治療。

依臟腑別通原則,中白在手少陽經上,具補腎效果,下白穴則與中白配合為倒馬針,具有通三焦氣機功能,對腎虛伴氣滯疼痛有效。施針後患者即感到疼痛有感改善。

火腑海穴在董氏的看法中,認為歸屬三焦經,功效與大腸經的手三里基本相符,為補氣要穴,對含虛證的腰腿酸、坐骨神經痛有一定效用。

天宗、地宗、人宗三穴合稱為三宗穴,針刺方向正好貫通肺經與大腸經,相對於後椎、首英穴,貫通位置正好位於對側,考慮「以陰治陽」的空間相對概念,用它們配合治脊椎、腰臀痛的肱骨後側穴位,能達到更完整的治療。

在上述案例的針刺順序上,也應用全息對應觀點,以肱骨上段對應臀部、尾椎,因此先針天宗、地宗(倒馬),當時患者就感到更明顯改善,之後才扎人宗穴加強效果。

後椎、首英穴也位於三焦經上,依腎與三焦通的原理,常用治腎臟疾病與脊椎相關疾患,有醫師按其經驗,認為此二穴是治腰扭傷的特效穴。

最後加針火串、火陵穴,是因其位於手少陽三焦經上,以通三焦氣機治氣滯血瘀痛,來鞏固療效。

在針刺約十五分鐘內,配合動氣療法,患者腰部疼痛幾乎完全消失,可見以上穴位搭配在治腰臀痛時值得參考,故整理以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