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主強中醫師: 嚴重智齒發炎,以針灸瀉法速效改善案例

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

嚴重智齒發炎,以針灸瀉法速效改善案例



案例


約 20 歲女性,因四日前開始左側智齒嚴重發炎疼痛,而來求診。

患者前幾天已於牙醫求診,但牙醫師表示發炎情況過度嚴重,不適合立即拔除智齒,先開給止痛藥、抗生素消炎,但往後幾日效果仍相當有限。

現患者左側臉頰有明顯腫脹感,外觀亦較腫,輕輕觸摸即疼痛,患者表示,這幾天睡覺都需在患側冰敷,才能緩解疼痛。

診其舌:舌偏紅,苔白稍厚,有齒痕。左右脈寸滑,關尺沉滑。

選雙側足三里、上巨虛、陰陵泉、三陰交、太衝、陷谷、懸鐘、曲池、靈骨、大白,皆用瀉法;同時針左側地倉、顴髎、頰車、完骨作為導引針。

針灸十五分鐘後,患者即表示臉頰腫痛感有明顯改善。

因患者母親是我友人,隔天患者透過其母傳來消息,表示左下半臉已不再有腫脹感,觸摸左臉頰也已不痛,雖咀嚼食物時仍有痛感,但整體疼痛已低於原本的三分之一。另外也注意到左臉明顯變小,甚至比右側臉更小。(如圖上訊息,感謝患者願意分享)


智齒發炎,為何選擇針刺胃經穴位?


在中醫觀念裡,牙齒與腎系統最相關,因為「齒為骨之餘」且「腎主骨」,牙齒出問題,往往會從腎系統著手治療。

然而,智齒產生的口腔發炎,又與純粹的牙問題稍有差別。畢竟發炎的,是牙齒周遭的口腔組織,因此在治療時,便依「脾開竅於口」,「脾氣通於口」的概念,從中醫的脾系統切入。

那麼,既然與脾系統相關,針灸為何不選足太陰脾經的穴位,而是選擇胃經穴位進行治療呢?

原來,脾經支配的範圍最上只到舌下,不像胃經不只含括牙齒,也包含幾乎整個臉頰,也就是上述患者左臉紅腫嚴重的區域。

脾與胃相表裡,選擇胃經的穴位作治療最為合理。又患者苦於嚴重的發炎反應,脈也無明顯虛象,因此決定主用瀉法進行針刺。當下即展現優秀的療效。


選擇有效穴位及針刺順序的重要性


這次選用的穴位除了上巨虛、陰陵泉、曲池,以及面部的導引穴位是純粹的正經穴位,其他選穴都與董氏奇穴有所重疊(雖然某些有爭議,但暫不討論),例如足三里與四花上、三陰交與人皇、太衝與火主、陷谷與門金、懸鐘與一重,穴位基本相符,差別只在董氏為貼骨進針。

在我個人經驗中,光是貼骨進針的效果就有差(更好),若能照董氏方法調整針刺方向或進行配穴,常可期待有更強、更好的效果。我認為這也是上述案例效果明顯的重要原因。

最後針刺的導引穴位,是在手腳上的主要穴位佈局完畢後,為了將經氣引導到患部,而選擇的局部穴位。

先在四肢重要穴位進行治療,再針局部穴位導引,療效往往比一開始直接針局部穴位,也就是「痛哪裡針哪裡」的效果好上許多。

針灸針對痛症、炎症,效果往往超乎預期的好,不失為使用其他方式失利時的另一種重要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