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主強中醫師: 睡眠呼吸中止症,服中藥顯著改善案例 WFU

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

睡眠呼吸中止症,服中藥顯著改善案例




案例


約四十多歲的男性,因長時間睡醒時仍感疲倦、覺得沒有休息到,而來看診,有睡眠呼吸中止症,並常感肩頸僵硬,天氣熱時就覺得口乾。

舌診:舌淡紅,苔白偏厚,且有齒痕。脈診:寸弦,關尺沉弦。

依舌象判斷脾濕,關脈沉顯示脾氣偏虛,脈弦暗示肝乘脾、亦指示肝鬱,鬱久則化熱,故口乾。開給:知柏地黃丸 4.5 g、豬苓湯 1.5 g、清暑益氣湯 3 g、桑枝 1.5 g、石膏 1 g。並配合針灸治療。

依上述類似方藥搭配針灸治療三週後,患者倦怠感消失,接下來續以清暑益氣湯為主方治療,其他方藥隨證加減,針灸偶而為之。

總計約服藥一個半月時,患者的太太發現,睡覺時先生不再有呼吸中止的情形,覺得相當驚奇,同時患者的肩頸僵硬、痠痛也消失,但打鼾仍有,續以中藥治療。


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


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聯想再一起,但打鼾並非疾病,一般人在感冒、疲倦時,都可能產生暫時性的打鼾;而年齡增加、體重增加、睡姿不良、喝酒或吸菸,也都會增加打鼾的機率。

然而,一旦發展到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」(英文簡寫 OSA),就可能引發血氧下降、白天嗜睡以致容易發生意外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,因此被稱為一種病症。

打鼾是由呼吸道塌陷或阻塞引起,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不一定,若由呼吸道塌陷、阻塞引起,則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;若是腦部呼吸中樞對呼吸的控制訊號減弱或中斷,造成睡眠呼吸中止,則稱為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(CSA),較少見;也可能上述兩者並行。

OSA 是最常見的呼吸中止症型態,有分等級,通常中度以上就會建議積極治療,因為衍伸出各種慢性疾病的機率會明顯提升。而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西醫治療方法,網路資料豐富,這裡就不贅述。


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醫治療


中醫對打鼾以致睡眠呼吸中止症,有其獨到的治療方法。我在整理後,認為可粗略分成「軟堅散結」及「補氣除痰濕」兩大方向最常見。

在我學生時期,看學校老師們用中藥治療打鼾,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師用大劑量「散腫潰堅湯」處理,在一些患者身上確實有效。而這也成為我開始看診時的主要治療策略,概念是以藥方或針灸,減低呼吸道軟組織的腫脹、增生、阻塞,使氣道暢通,進而改善症狀。

有趣的是,我曾有機會幫一位長期打鼾的朋友針灸(但無睡眠呼吸中止症),當時照書中指示,選用董氏奇穴的足三重穴。現在想想,那也是化瘀消腫的代表穴位,作用方向與散腫潰堅湯一致。可惜當時運用不熟,未作整體考量,只把三重穴當特效穴用,後來效果不佳,還以為是穴位沒用。

治療打鼾的另一方向,便是像上述案例的補氣化痰濕。

這個治療概念,基本上是身體的氣血不足、往下陷落時,就可能造成呼吸道軟組織下垂,進而造成阻塞,與人很累的時候就容易打鼾是一樣的道理;而補氣、提氣,就能恢復身體「上提」的力量。

上述案例使用的清暑益氣湯,裡面的黃耆、人參、升麻、葛根互相配合,可達到較強的「升提」效果,這部分與補中益氣湯一致(詳情可見車禍後長期頭暈,服中藥後明顯改善案例)。

但清暑益氣湯除了提氣的功能,其中加入的蒼朮、青皮、神麯,對脾胃的行氣、助運化有更強的效果;而麥冬、黃柏、澤瀉,都具清熱功效;因此對應到上述患者的脾濕、有火,清暑益氣湯就是更好的選擇。

這是為何在持續治療一個半月後,患者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便有明顯改善。事實上在許多醫師的經驗裡,燥濕化痰、滋陰降火,也是改善打鼾常用的治療策略。

至於患者未解決的打鼾問題,就可能還是得配合減重、調整作息等多管齊下,才有機會收效。

打鼾以致睡眠呼吸中止症,都不是容易處理的問題,以上的經驗與治療觀點供大家參考,若有需要務必尋求合格醫師診治,勿自行抓藥用藥,恐有誤用、惡化之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