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約十歲的妹妹,一開始因為過敏性咳嗽來看診,持續服三個月左右的科學中藥,咳嗽改善到不需要用西藥控制。此時,患者家人也提到妹妹的眼睛周圍長了一些小肉芽,不癢不痛,詢問是否可以用中藥治療?
當時妹妹的舌診:舌淡紅,苔薄白,中後較厚。脈右側較顯,兩側脈皆弦細。
我認為患者身體有肝腎陰虛火旺的情況,舌診反映出痰濕,眼周肉芽可能由中醫「痰凝」造成,因此除了呼吸道過敏的藥方外,我也一併開給「消瘰丸」:玄參 1 g、牡蠣 1 g、貝母 1 g,服用三週。
三週後回診,發現妹妹眼睛周圍肉芽明顯縮小,仍以同樣劑量的消瘰丸,續服一個月。
四週後回診,眼周圍的肉芽只剩右眼上眼皮一顆,其他皆消失。後續再服約兩個月的消瘰丸,眼周圍就不再看到肉芽了。
眼睛周圍的肉芽可能是什麼?
眼睛周圍的小肉芽其實並不少見,有可能是扁平疣、皮膚息肉、粟粒腫、汗管瘤、黑色丘疹、皮脂腺增生、黃斑瘤.....等。
扁平疣是濾過性病毒感染皮膚造成,建議配合西醫積極治療,常見的西醫處理方式,有冷凍治療、雷射,或擦 A 酸.....等。中醫也可藉由調節免疫力,來降低扁平疣擴散、復發的機率。
皮膚息肉是增生的纖維組織,屬於良性小腫瘤,遺傳、賀爾蒙變化或頻繁的摩擦都可能造成;粟粒腫也可由摩擦引發,但與皮脂腺的脂肪、角質代謝不良有關,可藉擠出內容物或雷射消除;黑色丘疹也與角質過度增生有關。
若是汗腺出問題,則可造成汗管瘤或汗囊瘤,兩種情況都與汗腺組織增生有關,皆可用雷射治療。
上述案例因為有呼吸道過敏問題,長期有揉眼睛的習慣,小肉芽也可能是由摩擦皮膚促成。
但有趣的是,患者服用消瘰丸後,仍不時會揉眼睛,但肉芽顆粒卻持續減少,可見中藥確實對消除肉芽有所幫助。
消除特定腫塊:消瘰丸
針對不正常的組織增生,從外在肉眼可見的腫塊,到隱藏於體內的腫塊,若符合肝腎陰虛有熱、灼津為痰的「證」,使用「消瘰丸」就有機會有效消除腫塊。
消瘰丸由簡單的三味藥組成:玄參、牡蠣殼(以下簡稱牡蠣)、貝母。
玄參和貝母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,也都能消腫。只是玄參是解(熱)「毒」消腫,貝母則是化「痰」消腫。
中醫「痰」的觀念分廣義與狹義。狹義的痰就是一般認知的痰——由肺部咳出的黏稠分泌物;但廣義的痰是指人體水液代謝失常,停留、積聚在人體「各部位」的「病理產物」,常呈黏稠、混濁的樣貌,稠濁到一個地步,就會成為腫塊。
這是為何在處理上述患者的肉芽時,也會往「痰」、「消痰」的方向思考。
貝母對以上兩種痰,都能發揮消除作用;牡蠣則較為特別,本身並無法消痰,但卻可以「軟堅」,也就是消減腹部內的腫塊,或體表的組織增生。
如此玄參、貝母、牡蠣三者合用,便可以清熱消「痰」除腫塊,如上述案例的肉芽,在服用好一陣子之後便順利消除。
然而若非痰火凝聚或氣滯痰結造成的腫塊,消瘰丸就不太合適使用,因全方偏涼,脾胃虛寒者也可能在服用後發生腹痛、腹瀉。若有相關問題,記得請合格中醫師診治,勿隨意自行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