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主強中醫師: 長期過敏性鼻炎,中藥治療速效改善案例 WFU

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

長期過敏性鼻炎,中藥治療速效改善案例




案例一


約六十歲女性,因睡眠問題來看診,同時提到自己長年有鼻過敏問題,早上起床就會一直流鼻水,每次發作就要用掉二十幾張衛生紙,日復一日,但也差不多習慣了。

患者同時覺得最近掉頭髮數量增加、雙膝發酸、手指背側皮膚癢;至於睡眠則是每天晚上會醒個 2-3 次。

舌診:舌偏紅,苔薄白。脈診:寸關浮弦,尺弦偏細。右側脈較顯。

我認為是肝腎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與鼻過敏,開給科學中藥:知柏地黃丸 3 g、桑菊飲 3.5 g、龍膽瀉肝湯 0.5 g、白芷 1 g、荊芥 1 g、纈草 2.2 g、黃連 0.2 g。一天兩次服一週。

患者第二週回診,告知鼻過敏症狀改善甚多,較有感的過敏發作,減少到一週只有 1-2 天,就算發作起來,也不會嚴重到要用到二十幾張衛生紙那麼誇張;同時落髮量減少,夜醒次數減少,可持續睡 4-5 小時。

我以原方稍作加減,如此治療約一個月後,患者鼻過敏幾乎不發作,偶而擤 3-4 張衛生紙就能正常開始一天生活,皮膚癢也消失。現在已開始計劃停藥。


案例二


約四十歲男性,一開始因脂漏性皮膚炎來看診,治療兩週便開始改善,于是提到從小鼻子過敏,至今仍不時就嚴重發作,發作起來整天鼻水不止,未發作時也容易鼻塞,常常要噴西藥鼻噴劑,症狀反反覆覆,甚感困擾。

一開始我判斷他是陰虛有熱伴肺系痰濕,以知柏地黃丸 2.5 g、蒼耳散 2-4 g 治療,患者鼻過敏發作頻率減少,已不會在天氣變化時就大發作,但症狀也未完全消失,可說是間隔拉長的反覆發作。

後來因為證型相符,我開始用以下這套方組,開給:知柏地黃丸 3.5 g、桑菊飲 2.5 g、龍膽瀉肝湯 0.4 g、白芷 1 g、荊芥 0.5 g,並配以其他中藥。從那時至今,患者鼻症狀幾乎消失,原本躺下就出現的鼻塞也沒了,現在已進入減藥並計劃停藥的階段。


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


過敏性鼻炎是台灣極常見的呼吸道疾病,不只本地居民就有約 25% 的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,有些在海外僑居的華人,也常在搬來台灣或短暫造訪台灣時,發作過敏性鼻炎症狀,以致向西醫或中醫求治。

當我還是中醫系學生時,所在的長庚醫院,常使用頗負盛名的一組藥方:小青龍湯、辛夷散、香砂六君子湯,簡稱「小辛香」,來治鼻過敏,也在許多患者身上得到良好效果。

於是在我個人的治療上,某一階段便傾向用小青龍湯、桂枝類方、「小辛香」為主的治療方向,但也發現在一些患者身上效果不好。

後來在閱讀一些中醫著作時,發現已過世的名老中醫馬光亞老師,就曾表示在台灣行醫,桂枝類方往往效果不佳,經驗中,反倒是「養陰平肝」的方向效果顯著,常常可使長久的過敏迅速緩解,甚至不再發作。

原來,馬老師採用名醫唐榮川及張聿(ㄩˋ)青醫師的看法,認為打噴嚏是肝逆,睡眠時鼻塞、發喘是中醫肝腎系統問題,發展出一組養陰平肝的套方:知柏地黃丸 2 g、龍膽瀉肝湯 2 g、桑菊飲 4 g、荊芥 0.6 g、白芷 0.6 g,以上為一天的分量,但仍需照患者情況進行辨證再作加減、調整,死背硬套效果也不會好。

(單位說明:馬老師原書單位寫「公分」,按考據,應是公克的俗稱寫法,或「公克粉」的簡寫,本意應為「公克」。)

我在上述兩個案例,便以這組套方為骨幹進行加減,因適合患者證型,效果就相當顯著。

依我個人看法,桑菊飲是所謂風熱侵犯呼吸道的常用方,方中桑葉、菊花平上逆的肝氣效果好,杏仁、桔梗一升一降又能降因壅堵而上逆的肺氣,可有效改善肺肝氣逆造成的鼻水、噴嚏。

知柏地黃丸補肝腎陰又清虛熱,對長期熬夜的現代都市人,能有效改善深層陰虛造成的氣逆,以及虛火火性炎上的問題;龍膽瀉肝湯能降肝火,並除下焦濕熱,一方面輔助桑菊飲瀉肝止逆,一方面避免知柏地黃丸滋膩生濕,以致引起其他副作用。

最後,白芷可燥濕且通鼻竅,荊芥散風邪的效果強,並能清頭目、利咽喉,對於過敏的鼻塞、眼癢鼻癢有直接作用。

總的來說,這套方組是蠻值得思考背後道理並且適當運用的,只要證型符合,便能期待顯著的效果,在此介紹給大家。但若自己或親朋好友受鼻過敏困擾,記得請合格中醫師診治,這套方組並非萬用方,應避免濫用及誤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