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主強中醫師: 不只減重,血糖竟然也變好了—減重控糖金三角

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

不只減重,血糖竟然也變好了—減重控糖金三角




作者:李主強醫師


「醫生!我的血糖也降下來了!」

患者高興的跟我說著他最新的血糖檢驗報告成果。

這是一個典型的減重患者,大約花了半年的時間,透過飲食控制、健保科學中藥粉、自費減重中藥藥錠,共減重了十七公斤,不只外貌變得更年輕、精實,更出乎意料的,是糖化血色素也從本來不及格 6.7,降到 5.6。


為何要測糖化血色素?


糖化血色素(HbA1c)測的,是血球「糖化」的情況。血液中的糖(葡萄糖)會一定程度的與紅血球結合,若血糖超標,血球糖化的程度就會變高,這個項目的好處,是測量出的數值,就是這三個月血糖的「平均值」,因為紅血球的壽命就是三個月。

也就是說,這位患者的數值正常,也代表了這三個月血糖基本都在正常範圍,是相當值得開心的事。


飲食控制,降糖又防發胖,一舉兩得


至於如何進行飲食控制?關鍵在於減少「加工食品」的攝取,所以我個人最常提到的,是要減少「精緻麵粉」類食物的攝取。

人吃進食物,需要經過複雜的消化過程,才會變成最後能吸收的東西,糖就是其中一個大類,例如葡萄糖、果糖...等等。

如果我們吃的是未加工食物,那這些食物就得慢慢的跑這個消化過程,糖也就是慢慢釋出,所以不會有血糖快速上升的問題;但加工食物就等於跳過消化過程,彷彿直接把大量的糖灌到血液裡,血糖就會飆升。

血糖若飆升,身體會立刻想把血糖降下來,怎麼做?就是把血糖變成脂肪,所以人就胖起來了。而身體若一天要好幾次的、努力的把血糖拉下來,拉久了「累了」,造成血糖下不來,那就會變成血糖問題,最後發展成必須吃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。

所以,上面的這位患者進行的飲食控制,就是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,甚至減少醣類食物(最後會變成糖)攝取,身體也就不會一直把血糖變脂肪,也不會「累」到降不下血糖。

這就是飲食控制,能同時減重也能改善血糖控制狀況的道理。


中藥治療糖尿病?可從腎系統切入


那中藥扮演什麼角色呢?這位患者使用的中藥有兩種,自費減重藥與科學中藥粉。關於自費減重藥,其實我都用來「輔助」飲食控制,主要目的是讓減少食量,或改變飲食型態時「不會太不舒服」。

這些中藥有抑制食慾的效果,對血糖有間接的幫助,畢竟不亂吃,血糖自然會控制得比較好,然而一旦患者養成了新的飲食習慣,我就會建議停服減重中藥,這些藥是不需要一直吃下去的。

至於科學中藥粉的使用,則是按照中醫理論,評斷患者身體的當下情況來用藥。當身體被調整到平衡狀態,各器官內臟的功能會更正常,症狀也因此減少,或者疾病就得到改善。

像這位患者,其實每段時間的情況都不相同,在第二次測血糖的前一個月,是專注在中醫的腎系統進行調整,也一併改善怕冷、腸胃不適的問題。

有一派中醫在治療血糖問題時,相當看重「腎系統」的治療,其中一個原因,是認為「五臟之傷,窮必及腎,久病亦歸腎」,這意思是長期、慢性疾病,往往都與腎系統有關。

若將糖尿病分為前、中、後期,也往往能看到從腎系統的輕微症狀,發展到中期「腎陰不足」,再到後期腎「陰陽俱傷」的狀態。

在這一派別的概念裡,治療血糖問題時陰陽並補、並治,是很核心的理念,也確實和這個患者的用藥方向相呼應。

然而內分泌、慢性疾病的中醫治療方法多樣,甚至也有各門各派,若有這方面的需求,還是請找合格中醫師就診治療。